2016年11月30日,以“谋略产业变革·论道服务升级”为主题的“2016中国汽车服务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管理新媒体中心主任毕俊杰为大家分享了《大数据驱使下汽车产业模式的变革》。
自2012年以来,大数据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滴滴就是大数据的产物。一个月前,我们调研时发现中石化一家分公司利用三百万用户数据,在洗车、维修等后市场服务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面我们就无人驾驶、共享经济、智能交通、二手车评估、互联网造车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大数据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无人驾驶
在中国智能汽车中长期规划下,现在很多车辆已经具备单功能辅助驾驶了,到2020年,能达到多功能辅助驾驶,2025年达到有条件自动驾驶,2030年将实现完全自主驾驶。
在无人驾驶方面,我们和百度合作的比较多。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引起不少人关注。无人驾驶的核心是数据,没有数据不可能分析出汽车的路线,信号接收也会有问题的。无人驾驶技术是数据为王,这一点已经被业界认可。高清地图非常重要,因为在无人驾驶行驶过程中要运用云计算的能力进行离线模型训练。无人驾驶方面关注的更多是多元感知数据、自我学习和云服务计算能力。
共享经济
如今,技术的进步使共享经济变成了可能。在汽车领域,共享经济给大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行车模式。大家都知道,在北京,工作日的日均拥堵时间达到一天150分钟。如果能把这些闲置的资源通过数据共享利用起来,汽车共享化,实时调动车辆,优化交通配置,这将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共享经济的特点是成本低、链接广、可持续。在前几天的宏观经济论坛上,一家做监控的企业大华科技展示了其关于大数据在交通方面的应用。该公司通过数据采集监测合理安排红绿灯时间,比如行人多的时候红绿灯时间长,行人少的时候红绿灯时间短。这一次探讨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
共享经济模式不可能独立存在,需要多种模式下生态的共生共融,需要大数据作为支撑。分时租赁模式是让汽车本身智能化,租车开车都是自动实现的。未来,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可以完成找车、开车门、驾驶车辆、支付车费、还车等一系列动作。这是共享经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智能交通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在G20之前杭州西湖周边的交通包括整个城市的交通就是非常典型的智慧交通,投入巨大,效果非常成功。
大数据的智慧交通存在多种优势,交通的智能化是总体的发展趋势。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整合城市管理的其它数据,将真正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
智能交通的应用有四个方面: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打击各类交通违章和违法行为、提供车主最直接实时的交通信息服务。
有了智能行车记录仪之后,驾驶行为、车辆轨迹、车辆状况等很容易被检测。如果行车记录仪与云端连通,行车记录仪拍摄的实时大数据情况就很有价值。一个城市上百万车都安装记录仪,这个城市的所有路况大数据信息就能汇集起来,对整个交通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果大数据能贯穿整个智能交通,配合新城镇化改造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智能交通的前景将非常广阔。我们的道路空间就这么大, 车辆却在增加。通过技术手段发展智慧交通,引导分流车辆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手车评估
二手车评估方面,专业的检测和评估一直是二手车发展的瓶颈。不同的市场给出的价格相差非常多,用户看不懂市场给出的评估依据就无法获知价格的高低。
二手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解决。车辆的维保数据、二手车成交数据等统一划归4S店或者第三方机构管理,这样数据就更加真实可信。原始里程数、维修次数、保养次数、汽车哪个部位出现过损坏进行了维修都会被记录下来。大数据可以告诉人们现在的市场状况是怎样的,二手车成交数据是多少,相比上一年的汽车交易数据,交易城市、车龄、品牌、交易价格有哪些变化等。
互联网造车
互联网造车的精髓就是大数据造车。自国家战略提出了“互联网+”之后,各行各业都在谋求在互联网基础上将传统行业深化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将车联网、智能汽车融入到汽车上,不仅打造线下运营模式,还通过用户的参与积累大数据。
通过汇集方方面面的数据,大数据把车主的驾驶习惯包括车本身的行为通过数字展示出来,打造适合个人的完美车辆模型。汽车数据资产化也能为车企和经销商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汽车产业智慧化,人和汽车连动,有利于形成更加智慧的汽车大数据产业。